世界集装箱港口系统的特点是运输量高度集中,2020 年,25 个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将处理全球超过 49.8% 的运输量。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凸显了出口型港口(如上海和香港)、进口型港口(如洛杉矶/长滩)和中间枢纽(如新加坡和迪拜)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。此外,还出现了集装箱港口地理格局,包括集装箱港口之间的专业化分工。 网关 和 中间枢纽.门户港口是通往大型制造或市场地区的通道,也是长途走廊的先导。香港、洛杉矶和鹿特丹都是通往广阔而复杂的腹地的港口。中间枢纽港(或离岸枢纽)是集装箱在全球海运系统不同环节之间转运的中间地点,其方式类似于空运枢纽。新加坡和迪拜是最著名的转运枢纽,分别服务于特定的转运市场(东南亚和中东/南亚)。
集装箱运输最近的变化反映了全球经济中不断变化的商业动态。北美港口的变化有限,部分原因是消费水平达到顶峰,港口需求受到 2008-10 年经济衰退的严重影响。到 2015 年,集装箱运输量才勉强恢复到 2008 年的水平。日本港口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经历了大幅增长,韩国和台湾港口在 20 世纪 90 年代对其进行了补充。近期最重要的增长动力出现在中国沿海地区,2000 年代,出口导向型进程全面展开。北欧港口(主要是安特卫普和鹿特丹)的增长部分归功于深入欧洲腹地的广泛通达性。此外,从马六甲海峡到直布罗陀海峡的 "转运带 "也经历了显著的交通增长。它尤其涉及新加坡、迪拜、苏伊士运河出口(如塞得港)和直布罗陀海峡(丹吉尔地中海、阿尔赫西拉斯和巴伦西亚)。南美港口也通过经济增长(加强腹地)和转运(巴拿马、卡塔赫纳、卡亚俄)积极发展。